1811年10月22日,著名作曲家弗朗茨·李斯特,出生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交界的一座名為雷汀的小村莊,今年是他誕辰208周年紀念。在他生活的年代,有關(guān)他的爭議持續(xù)不斷,而在他逝世后的一百多年中,民俗人物小品雕塑卻影響了無數(shù)音樂后輩。弗朗茨·李斯特米克洛斯·巴拉巴斯繪于1847年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說起李斯特,你的第一反應(yīng)是什么呢。
的確,李斯特的作品,常常以其絢麗的技巧和高超的難度著稱,無論是《鐘》還是《12首超技練習曲》,作品中大量出現(xiàn)的裝飾音和快速的節(jié)奏,常常令演奏者望而生畏,即使放在今天,也很少有人敢于挑戰(zhàn)。這些艱深、注重演奏者技巧的作品,也常常遭遇街道擺放民俗賣唱小品雕塑的批評。
柴科夫斯基就曾評價街道擺放小品雕塑是,,他認為:;勃拉姆斯也表示,李斯特的作品過于自由、不羈,而缺乏嚴謹和古典;甚至同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的克拉拉·舒曼,也曾公開宣稱李斯特的音樂是。那么,李斯特的這種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。帕格尼尼不僅對小提琴演奏技術(shù)進行了很多創(chuàng)新,還掌握著當時擺放玻璃鋼小品雕塑無法企及的演奏指法,他也因此被稱為。